浙新辦[2005]20號(hào) 浙ICP備05073341號(hào)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hào)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王豐
老早,家里的各種用具大都是山上長的,地里生的。比如:水桶、尿桶、粉桶、稻桶、菜櫥、糧柜、八仙桌、長板櫈、床板、鍋蓋等,材料不是杉木就是柏木。松木也有大用場,屋梁、擱板非它莫屬。還有一種用處很多的材料——毛竹,值得寫一寫。
竹子編成的用具,高雅一點(diǎn)的叫法叫竹器。我見過,使用過的竹器有:竹椅、竹席、團(tuán)笆、掃帚、畚箕、竹篩、馃簾、麥子簍、竹簍、菜篼、灶漏、竹籮。
太熟悉竹籮了,到膝蓋那高,四個(gè)耳環(huán),一條繩索穿著兩耳環(huán),每天放晚學(xué)往背子上一背,上山拾柴,下地拔豬草。背谷子、背苞蘆,挑沙、畚土都可。星期天,整天背著在山上跑,割羊草、兔子草,耙松毛絲,撿枯樹枝,籮不離背背不離籮。
夏天,有一些人家,傍晚前到水井里打來清涼的井水,沖走門口地面上的熱氣,把竹榻搬出來,躺上竹榻,搖搖麥稈扇,再喝一口裝在葫蘆里的涼茶,也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我家沒有竹榻,有一張竹席,是外婆給我母親打的。外婆住在深山塢里,屋前山后都是竹園,竹園常年青翠,竹園內(nèi)有野生幽蘭,每年春天,幽蘭香自竹園來,沁人心脾。我母親叫翠蘭,這名字肯定出自知書識(shí)文的某位山村老先生之口,憑外公外婆目不識(shí)丁那水平,肯定是取不出這么有古文之意的名字來的。那床竹席吸滿了父母和我們兄弟姊妹的精氣神,變得烏漆發(fā)亮,潤滑如玉。把它鋪在澆過井水的地上納涼,脫了衣服赤膊躺上去,涼絲絲,如臥于冰雪之上。邊上屋溝草叢里的蟋蟀或急或緩地叫著,清脆地鳴叫悅耳又動(dòng)聽。
竹椅,似乎每家都有。有一些家里的椅靠上還刻上一句佳語,如:“事事如意”“為人民服務(wù)”“勤儉節(jié)約”等。一把竹椅,見證了母親深夜坐在上面為兒女納鞋底,補(bǔ)衣裳那份厚重的母愛。
夏天,男孩子有一項(xiàng)熱門活動(dòng)——斗蟋蟀。中午,冒著酷暑,拿著竹蟋蟀籠到割了稻子的田里去捉來蟋蟀,互相把自認(rèn)為厲害的蟋蟀趕到一起,讓它們張開小嘴、露出利牙撕咬博斗,勝者高興,敗者沮喪,樂在其中。
還有一景,無論冬夏,有太陽的日子,曬衣裳的竹竿一字排開,短褲長褲,單被棉衣,曬在陽光里。竹竿曬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衣服被頭,與人情深意長。
最普遍的要數(shù)竹菜篼,上菜園摘青菜、辣椒、茄子;北瓜、黃瓜、扁節(jié),到水塘沖沖洗洗,拎回家切炒,須臾不離。
竹子高潔,高潔之人偏愛著它。
清貧者方志敏,自撰聯(lián)掛于臥室:“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裁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p>
蘇東坡也說:“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p>
竹藝術(shù)品古已有之。在一博物館里看到過清代一竹雕臥鹿:臥鹿俯視大地,用竹子的天然弧度和厚度來營造鹿身的立體感,效果事半功倍,構(gòu)思之精巧,于竹刻史上亦罕見。臥鹿背面刻有“松籟閣”三字,不知這松籟閣是啥來頭,也沒去查過。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徐麗 鄒楚環(huán)
最新播報(bào)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