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日本一区二区|18AV国产在线播放|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影视|久久精品苍井空免费一区二|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国产亚洲日韩网爆欧美国产中文

您當前的位置: 國內新聞 > 時政要聞
61年前毛主席來到農科所 跟老記者重回那一天
發(fā)布時間:2019-05-05 14:45:28


【開欄的話】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浙江日報創(chuàng)刊70周年。70年來,幾代浙報人積極傳播黨的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云,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留下許多影響深遠的新聞佳作。在這樣一個時間節(jié)點,浙江日報和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于4月中旬啟動了“同走新聞路”大型融媒體采訪。連日來,以浙江日報部分新聞佳作為脈絡,由原作者、一線骨干記者和浙大新聞專業(yè)學生組成的三代新聞人隊伍,重讀佳作、重返現(xiàn)場,傳承歷史、賦能未來,在實踐中進一步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今起浙江新聞客戶端正式推出這組報道,首篇為八旬老記者呂韶羽帶隊重訪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1960年浙江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擴建為浙江省農科院),追尋偉人足跡,與幾代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共話為農初心。 

1958年1月,毛澤東現(xiàn)場觀察省農科所科研人員用改進后的新式農具——雙輪雙鏵犁耕地(資料照片)。

這是一篇誕生于61年前的新聞報道。

它生動展現(xiàn)了一代偉人毛澤東憂樂萬家的為民情懷,身體力行的實踐精神。報道首先在《浙江日報》刊發(fā),《人民日報》等隨后轉載,還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這在新中國新聞史上是罕見的。

它發(fā)出了農業(yè)發(fā)展離不開先進科技的重要信號,激勵幾代農業(yè)科技工作者躬耕鄉(xiāng)野,奉獻智慧和汗水,推動浙江農業(yè)不斷跨上新臺階。

這篇報道就是1958年1月24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發(fā)的《毛主席在浙江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六十一載風云,彈指一揮間。季春時節(jié),我們和這篇報道的作者、87歲的老記者呂韶羽一道重訪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1960年浙江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擴建為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追尋偉人足跡,與幾代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共話為農初心。

4月12日,汽車駛進省農科院,幾座新落成的科研大樓映入眼簾。得知省農科院現(xiàn)在設有17個專業(yè)研究所,科研創(chuàng)新基地遍布全省,呂韶羽不禁感慨:“變化太大了!”

61年前,省農科所周邊還是大片的農田,兩幢試驗樓顯得十分醒目。在1958年1月那個不平常的星期天,毛澤東來到這里,他不僅現(xiàn)場觀察省農科所科研人員用改進后的新式農具——雙輪雙鏵犁耕地,還牽過牛繩,自己吆喝著,認真地耕了50多米地。

走進省農科院院史館,我們看到幾幅定格當年珍貴瞬間的照片,以及那臺見證了歷史的雙輪雙鏵犁。省農科院的同志隨后又領著呂韶羽來到大院中的紀念石前:“這里就是當年毛主席親自試驗雙輪雙鏵犁的地方?!?/p>

“我是在毛主席離開杭州后來采訪的。我在農科所‘沉’了一個星期,凡是見到毛主席的職工都訪問過?!眳紊赜鹨贿呍诖笤豪锫剑贿呏v述那段讓他畢生難忘的采訪經歷。

時任農科所所長樓宇光當年和呂韶羽長談。他說,看到車里走出來的是毛主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試驗樓門口愣了好一會兒,才趕緊跑到毛主席面前?!耙晃帐?,交談幾句,馬上不慌亂了?!惫と藦堄懈蛥纹淝г诖髽桥缘脑囼灥乩餅槊飨菔救绾问褂秒p輪雙鏵犁,毛主席離開前,又特意和他們握手,毫不顧忌他們的手在勞動時弄臟了。呂韶羽說:“采訪中,兩人都激動得落淚。他們說,主席真是平易近人!”

聆聽、記錄當事人的講述時,呂韶羽無時無刻不感受著毛主席的人格魅力和領袖風范。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對開國領袖的愛戴崇敬之情,透過他的筆端,流露在報道的字里行間。

光陰飛逝。當年26歲的記者“小呂”,如今已成了“老呂”,而他所采訪的絕大多數(shù)省農科所職工都已離世。但讓呂韶羽欣慰的是,老一輩領導人的關懷和指示一直激勵著省農科院人。

“應該如何理解毛主席視察省農科所的深遠意義?”在和省農科院老領導、老同志的座談會上,呂韶羽再度提及這個當年在采訪寫作時反復思索的關鍵問題,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緒拉回到那個新中國篳路藍縷、創(chuàng)業(yè)維艱的年代。

視察省農科所前不久,毛澤東親自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草案)》正式公布,強調加強農業(yè)科研工作、科學種田、改革農具,積極地有步驟地實現(xiàn)農業(yè)機械化。毛澤東在省農科所視察的每項活動,幾乎都與這些事情有關。

“毛主席仔細觀察、親自操作雙輪雙鏵犁;和樓宇光討論土壤的團粒結構以及日光、水分與農作物的關系;借《土壤學》并向身邊的領導干部推薦這本學術著作。這都發(fā)出了鼓勵創(chuàng)新、要靠科技力量推動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信號?!笔∞r科院老領導朱真葵說。

視察時,毛澤東專門向樓宇光和在場的浙江省委領導提出:“你們設立一個專門部門來進行農具研究工作好不好?”這與他后來提出“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著名論斷,在思想上一以貫之。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動,省農科所當年就組建了農機研究所,很快研制出兩種新型插秧機,其中“浙江4號”被評為全國定型推廣機型。

毛澤東的視察是省農科院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87歲的省農科院退休專家陳烈拿出兩張攝于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合影,當時全所職工不過三四十人。為了更好地貫徹毛澤東指示,1960年,我省合并、擴充農業(yè)科技力量,浙江農科所擴建為省農科院,進入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湯勇說,省農科院始終牢記科技興省、科技興農兩大使命,以科技力量支撐浙江鄉(xiāng)村振興。從農業(yè)、農村、農民,到生產、生活、生態(tài),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尋找突破口,為農業(yè)插上科技的翅膀。

僅在2018年,省農科院就有31個新品種、25項新技術成為省主導品種、主推技術,7個農作物新品種單位產量創(chuàng)浙江之最,油菜、番薯新品種全省覆蓋率超55%,新技術輻射面積近700萬畝。

就在我們重訪省農科院的當天上午,一個全新的農業(yè)裝備研究所在該院掛牌成立了?!盎ヂ?lián)網(wǎng)+農機作業(yè)”、智能農機、綠色農機……這些全新的研究方向,既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背景下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關鍵選擇,又同半個多世紀前一代偉人扶犁耕地的初心遙相呼應。

在這次視察中,毛澤東身上展現(xiàn)出的農民情懷,是留給省農科院的又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呂韶羽在采訪中捕捉到的兩句意味深長的問話,為大家津津樂道。毛主席在試驗地里,緊緊跟在張有根后面,聚精會神地觀察雙輪雙鏵犁翻過的深灰色土壤。隨后,他握著犁臂準備親自犁地,轉過臉問大家:“我行嗎?”人們被這謙遜的問話引笑了。他又對著站在旁邊的樓宇光,關心地問:“你行嗎?”樓宇光一下子臉紅了——他沒有耕過地。注視著毛主席犁過的田溝,周圍的人,特別是樓宇光,感到這是最幸福、也是最受啟發(fā)的時刻。

“毛主席親自扶犁耕地,傳達出一個樸素的真理:農業(yè)科技研究要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農業(yè)科技成果最終要造福億萬農民。”省農科院老領導管竹偉說,省農科院幾代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爭做農民兄弟的貼心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送到農戶手中。

我省向欠發(fā)達鄉(xiāng)鎮(zhèn)派出科技特派員,省農科院專家是絕對主力;臺風寒潮等災害來襲,省農科院專家現(xiàn)場指導防災減災、恢復生產;推廣創(chuàng)新成果,省農科院專家?guī)ь^技術入股成立企業(yè),不僅“做給農民看”,更“帶著農民干”。

從實驗室的“象牙塔”走到生產一線,許多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真正找到了感覺。省科技特派員、省農科院吳延軍副研究員手把手教果農剪枝、搭架,收獲了深刻的感悟:“每到一處田間,我總是被農民們渴求的目光打動。鄉(xiāng)親們都說‘要是能早點認識吳老師就好了’。”實踐中,吳延軍團隊成功摸索出在南方氣候土壤環(huán)境中栽培甜櫻桃的技術,選育出我國南方首個有經濟學產量的甜櫻桃品種“江南紅”。在省農科院,像這樣懂農業(yè)、愛農村、愛農民的科技專家還有很多。

深入基層,傾聽群眾聲音,到各項工作一線做調查研究——毛澤東在省農科所扶犁耕地,為各級干部樹立了榜樣。幾位老同志回憶,自那之后,省里相關部門經常有領導同志到省農科院了解工作進展,并和職工一起勞動。

不懈耕耘“三農”事業(yè),今天的省農科院已成為浙江農業(yè)科技的領頭羊和主力軍。毛澤東在這里留下的珍貴歷史記憶,值得每一位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在投身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征程中時時重溫。

2019年4月,在省農科院院史館,老記者呂韶羽(右二)向年輕記者曾福泉(右一)講述當年采訪經歷。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吳煌 攝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方志隆




掌上千島湖

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千島GO購

媒美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