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支持:杭州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杭黃高鐵全線通車,“子彈頭”鉆隧道,跨橋梁,過峻嶺,穿崇山,掠田野,呼嘯飛過于千島湖畔。思及此,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童年的記憶油然而生……
想當年,我們小時候坐的是木椅車,早先這種木椅是固定不動的,沒有輪子,但卻是祖上傳下來的,一代傳一代,老大坐了坐老二,老二坐了坐老三……
這種木椅車,鄉(xiāng)下老一輩人孩提時代大都坐過,它看似簡單,卻也五花八門,正方形的,長方形的,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有四只木腳,這種木椅可坐可站,安全穩(wěn)定。
那時國家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農(nóng)村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三五個之多。白天,大人要勞動小孩無人照管,因此一般家庭都是大的管小的,最小的就把他(她)關(guān)進木椅里,扣好木椅“壓發(fā)”(“壓發(fā)”是淳安地方方言,意為安全開關(guān)),小孩自己爬不出來,這樣大人們就可以放心地去干活了。
后來人們用碗口粗的木頭鋸四個像圓餅一樣的東西,中間再挖個洞,安裝在木椅下當車輪,鄉(xiāng)親們管這種木椅叫做“檑滾錘”木椅車,“檑滾錘”木椅車的優(yōu)點是移動比較方便。
那時在鄉(xiāng)村小道上跑得最多的當數(shù)獨輪車。這種車子有一根皮帶連接左右兩根扶手,推車時套在脖子上使車保持平衡。在平路上靠兩手的暗勁并用腳力推動前行,獨輪車的前方備有一根麻繩,上坡時前面需要有人拉,下坡時前面也需有人幫助,以防滑坡發(fā)生翻車的危險。
這種獨輪車多用在鄉(xiāng)村供銷社的運輸隊,運鹽、運食品、運農(nóng)用物資,還有糧站運糧食,一般都是倆人以上結(jié)伴而行,這樣互相有個照應。再后來發(fā)展成了雙輪車,有的地方叫“平板車”,這種車可載重千把斤,而且比獨輪車平穩(wěn)、安全、省力。
我是新安江移民,1959年從原遂安古城移民到汾口,記憶中最早見到的第一輛汽車是“木炭汽車”。讀小學時,我們每天上學走的武強溪堤壩對面,有一條通往開化、安徽的公路,這條公路在新安江水庫沒形成前,連接遂安古城。新安江水庫形成后,這條公路成了斷頭路,到百畝畈龍山街就是終點站了。
汾口三底汽車站是原遂安縣一個古老的車站,站址在原先的三底村,就在我們學校對面,后來才搬遷到鄭家經(jīng)門村,但站名仍叫“三底汽車站”,有兩三個工作人員。三底站每天有班車發(fā)往開化縣和安徽屯溪,這種木炭汽車車廂的尾部背有一個“包袱”,像一只圓柱形柴油桶,里面放的是木炭,這種木炭客車只持續(xù)了一兩年時間,后來就再也沒有看到了。
接著,農(nóng)村有了腳踏車,當然第一次見到騎腳踏車的人是穿著綠色工作服的郵遞員。他們的車子是綠色的,大蓋帽也是綠色的,就像田野上的青草一樣綠。他們騎的腳踏車行駛在鄉(xiāng)村,就像“敵后武工隊”一樣威風,到哪里都會吸來姑娘們的一片眼球。
再后來,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兒孫輩,他們從娘肚子里滾出來就與“車子”打上交道了。在產(chǎn)房有嬰兒推車、滑輪車,長大一點了有兒童學步車、玩具車、兒童三輪車、兒童自行車,這些兒童車都帶有輪子,有的還配有布料做的帳篷,漂亮極了。
從木椅車、獨輪車到平板雙輪車;從木炭車、腳踏車到綠皮列車;從摩托車、電瓶車到小轎車,又從一個輪子到兩個輪子、四個輪子,再到今天沒有輪子的動車,一路風塵,人類從來都未停下前進的腳步,五花八門的車子鋪就了人們豐富多彩的“和諧”幸福之路。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fā)展,快!太快了!“高鐵”“高速”,一步一車印,一車一痕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前進的腳步誰也擋不??! (章公平)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徐麗 徐滿萍
最新播報
更多>>掌上千島湖
微千島湖
淳安發(fā)布
千島湖新聞
三分鐘語音版
千島GO購
媒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