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lang=EN-US> 程賢高
對于全國新聞界廣泛深入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來說,以新聞圖片作為報道稿件和新聞作品主要形式的新聞攝影和攝影記者,并不會因其業(yè)務的內(nèi)容與形式不以文字為主、或者文字量極少而與此項活動有所脫離。
在整個“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相比較于文字報道,攝影報道由于主要載體是新聞圖片的客觀特定要求的緣故,從事新聞攝影之攝影記者在實踐活動前兩項、即“走基層”與“轉作風”要求是相對容易付諸行動的,而獨獨“改文風”一項,如何實踐與體現(xiàn),相比于文字報道來說似乎“發(fā)揮空間”不大。
本文認識到,作為“走基層”和“轉作風”要求的落腳點,“改文風”是“走轉改”整項活動成效體現(xiàn)的根本性環(huán)節(jié),決定活動成敗。
在圖片報道更加適應讀者閱讀節(jié)奏與特點的當下,新聞攝影及其從業(yè)者文風之“改”,應該不會無可作為。更進一步說,在“圖文并重、兩翼齊飛”理念踐行了二十年后①的當今時代,新聞攝影及其從業(yè)者之“改文風”實踐,對于整個新聞行業(yè)落實好“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要求,正有其更為特別與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 新聞攝影 文風
一、新聞攝影的“文風”
文風,“語言文字所體現(xiàn)出來的風格、作風。”②“是指人們在寫文章、講話時表現(xiàn)出來的風格和風尚,是文章和講話的思想內(nèi)容與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各種特點的總和?!薄靶侣勎娘L是人的的思想作風在新聞寫作上的反映,是人們運用新聞書面手段表現(xiàn)的格調、情趣和作風?!?SUP>③自以上文風概念可知,文風的實質是作者的思想內(nèi)容在書面或語言上體現(xiàn),而這種體現(xiàn)是因人而異、各不相同的。新聞文風,則是通過“新聞書面手段”的運用而得以表現(xiàn)出來。
對于新聞攝影而言,因尚未見有“新聞攝影文風”之特別概念,本文以下依照前述各定義,就“新聞攝影文風”如何定義、應有哪內(nèi)涵,又通過什么樣的載體和途徑來表現(xiàn),略作粗線的探求。
首先,就攝影報道來說,其每一件新聞攝影作品都會蘊含其特定主題和具體內(nèi)容,這個主題與內(nèi)容所表達的,是作者特定的思想。這樣,新聞攝影也就天然具備了“文風”所體現(xiàn)中心,這就是作者的思想,這個思想向外延伸,還可以編輯思想,甚至是媒體宗旨與立場。其次,既然新聞攝影是新聞報道之主要方式之一,剛其所體現(xiàn)出的文風的新聞屬性也不須另述。可以套用前文所述:新聞攝影的文風是攝影作者思想與風格的反映。
每個藝術門類的大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一目了然,攝影領域也一樣。甚至每個不時的時代,也會有著時代烙印的迥異風格。從國內(nèi)所謂的“新華體”和都市風格、國際上歐美之間新聞攝影觀念與美學差異,到具體各個攝影記者、攝影師的思想與個性,宏觀與微觀之中的不同,無不可歸為“思想觀念”“風格”之異,簡言之,正是這些不同新聞攝影群體“文風”的各不相同。
新聞攝影的“文風”是一種客觀存在。它包涵了“一個人的個性、獨到的眼光和作品的特色,它將卓越與平庸區(qū)別開來?!币舶恕白髌匪w現(xiàn)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SUP>④
值得我們在當下認真探討的,它究竟是這樣的一種文風,它通過什么形式或載體而得以存在,又如何來體現(xiàn)與表達一個新聞人特定的思想與作風?
二、新聞攝影文風之“外衣”
我們知道,攝影在新聞業(yè)務中,攝影是與文字并駕齊驅的一種報道手段。無論它具有怎樣的屬性與形式,作為新聞報道手段,都必然只有在其具備基本體系和表現(xiàn)方法和手段之后,才能擔負新聞報道這一任務。在攝影的過程中,攝影的表現(xiàn)方法和手段,在攝影術語中稱之為“攝影語言”。
攝影的這種“語言”與通常所指以語音為外殼、由語法和詞匯構成的語言不可并論,但它的確為攝影成為一種表達和表現(xiàn)手段奠定基礎,獲得人們的確認。“攝影是一種觀看的語言,更重要的是,是一種觀看的倫理學。”⑤“攝影是一種新的語言工具?!?SUP>⑥攝影正是在其經(jīng)過150多年發(fā)展產(chǎn)生的豐富的、具有基本規(guī)律可循的“攝影語言”支撐下,才成為人們越來越重視的表現(xiàn)和表達的工具,才能使攝影應用于新聞報道之中、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要手段之一。
新聞攝影的表現(xiàn),是“利用新聞現(xiàn)場客觀存在的某件條件,通過場景有的大小選擇,透視方向的選擇,機位高低的選擇以及對比、呼應手法,使畫面空間利用更得當、形象更生動、感情色彩更濃郁、主題更深刻。”是“作者主動把握攝影視覺語言的過程”。⑦這個表述大體上已經(jīng)標示出了新聞攝影語言的主要內(nèi)容,這正是我們的新聞攝影文風形成與構成的主要內(nèi)容。
同時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新聞攝影作為一種視覺新聞,“是對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實進行瞬間形象攝取并輔以文字說明予以報道的傳播形式?!?SUP>⑧文字說明也往往明確體現(xiàn)著一位攝影作者的文風面貌。亦即是說,我們在討論新聞攝影的文風的過程,同時要包括圖片文字說明的寫作。
三、新聞攝影文風是怎樣煉成的
以下,本文將以前述新聞攝影文風的構成內(nèi)容為綱,分析在“改文風”活動中,新聞攝影這一報道形式應該當樹立怎么的文風。
(一)思想與作風的正本清源――構筑新聞攝影優(yōu)良文風的基石
我們知道,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xié)五部門在全國新聞戰(zhàn)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為了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xiàn)在新聞宣傳實踐中。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yè)性質宗旨、履行新聞工作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作者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舉措。
強調“走轉改”活動的宗旨,是為了申明新聞攝影文風的“基石”所在。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要真正在每個攝影記者的心頭扎根,要真能與人民群眾增進感情、要真在提高服務群眾能力上下功夫,在思想層次回答好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這些都無可回避,缺之不可。
“在攝影作品中,作品的立意(作者的真實意圖)總是第一位的?!?SUP>⑨作為黨報黨網(wǎng)的新聞攝影記者,唯在心里立穩(wěn)了群眾觀點、扎根了群眾路線,他的照相機也就解決了最基本的攝影語言問題:對準誰、反映誰、服務誰;解決了攝影記者如何觀察、觀察什么的問題。他的攝影報道的文風也就會自然而有風清氣正的基調,不會有半點虛偽和矯揉造作之感。
(二)把握新聞攝影規(guī)律――形成新聞攝影文風的前提
把握新聞攝影規(guī)律,就是新聞攝影作者要認識新聞照片的構成與運作。這個方面主要內(nèi)容有諸如把握新鮮性,讓畫面具有“新聞”特質;強化形象性,要讓畫面說畫,做到宜圖則圖;重視思想性,給新聞畫面注入靈魂;堅持真實性,維護新聞攝影的生命底線;認識瞬間的意義,讓典型的瞬間凝固在新聞畫面里;具備典型性,確保新聞照片的承載價值;營造一點趣味性,讓新聞畫面不乏吸引力。
對這些攝影規(guī)律的理解與把握,將起到在報道思想與最終平面新聞圖片之架起橋梁作用。也為新聞攝影文風的展示,提供可掌控的舞臺。
(三)攝影語言的正確理解運用――經(jīng)營真實生動新聞攝影文風的必備技能
純粹的攝影語言是新聞攝影文風特點最直接、最顯性的手段。
景別、空間與主體。景別即場景大小,它決定著的主體形象的大小比例關系,這對主題表達影響重大。從報道主題出現(xiàn),通過觀察主體形象,來確定景別。從景別而言,遠景表現(xiàn)深遠,全景表現(xiàn)全貌,中景表現(xiàn)主體與環(huán)境交融關系,近景表現(xiàn)的是局部,特寫展示的則是細節(jié)。都應依主題和主體的不同而確定。
機位與氣勢。依相機機位與主體相對位置在縱上的變化可分為平、俯、仰三種。平視會讓氣氛顯得平和,俯拍適合表現(xiàn)大場面,卻易使主體顯得渺少和低下,仰拍則會使主體顯得高大,但容易變形。機位的選擇,往往會表達出作者對待主體的主觀態(tài)度。比如,當你以俯視的角度拍攝農(nóng)民群眾辛苦勞作的中景場面,顯然會缺乏了一種平等與尊重。
角度與情感。相機機位在水平上的移動,可與主體之間形成正、側、背三種角度。這種角度,一方面,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與主體之間的關系融洽與否,另一方面,決定了主體的情感流露程度。正面角度完全展現(xiàn)主體情感狀態(tài),這種流露在照片中則會得以加強。側面的角度,往往適宜表現(xiàn)某一種特定情感。背面的角度,會令人對主體的情感流露有所難以把握,以致抽象化。
我們還可以通過畫面語言直接表現(xiàn)某個主題。比如種用畫面中主體的大小、高低、數(shù)量、動靜、距離、色彩、情狀等等條件對比形成反襯表現(xiàn)法。比如利用相似的動作、表情、色調等,達成畫面和諧之感等等。
攝影語言豐富而具有基本規(guī)律,適應的運用,會對攝影主題的表現(xiàn)更加得心應手,使新聞照片更加充滿魅力,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表現(xiàn)群眾、反映群眾、服務群眾的宗旨的實現(xiàn)。
(四)重視攝影報道中的文字寫作――新聞攝影文風的強化劑
圖片說明的寫作,對一幅新聞照片而言,不可或缺。好的文字說明,不僅讓讀者能明白報道的內(nèi)容和意圖,還能在此基礎上起到點睛、強化的作用,令新聞圖片的效果得到深化。因而,也是新聞攝影文風的重要成分。
圖片說明,主要應力戒文不對圖、牽強附會、重復畫面,語言生硬、高高在上、“戴帽”等習弊。攝影記者要善于從報道意圖出發(fā),結合圖片內(nèi)容,在促進理解、擴大信息量、深化主題、引導思考、鮮明立場、行文生動上下功夫,以求得自己良好的新聞攝影文風得以完美和完全地展現(xiàn)。
四、新聞攝影“改文風”實踐的最終實現(xiàn)
由于新聞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的特點,新聞攝影的“改文風”實踐,并不在攝影記者終止,即攝影記者所作的努力,還將經(jīng)過其后置環(huán)節(jié)與流程的加工,才能得以呈現(xiàn)。而這些后置環(huán)節(jié),仍將會對“改文風”的努力與實踐進行進一步的改造,以至攝影記者原初的思想與風格――“文風”并不能直接、全面得到體現(xiàn)。亦即是說,新聞攝影“改文風”的努力與實踐,有賴于攝影記者及其后置環(huán)節(jié)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居于后置環(huán)節(jié)中的版面編輯、值班總編、總編輯,對攝影記者“改文風”的努力與實踐,能否最終在媒體上呈現(xiàn)有著予奪之權。
由此可見,當我們從見報見網(wǎng)之新聞攝影作品來考察“改文風”之成效時,應該當意識到,其“文風”之“改”乃是一個媒體于新聞攝影之綜合表現(xiàn),并能用以單純評價攝影記者群體的狀態(tài)。
這種情況提醒我們,當我們要求攝影記者去踐行“改文風”要求之際,新聞生產(chǎn)的每個流利與環(huán)節(jié),也應主動參與其中,并在“責任區(qū)”建立起良好的管路去確?!笆讋?chuàng)人員”努力得到應有的理解和響應,從而予以最大程度的展現(xiàn)。
最后,將新聞攝影“改文風”的實踐納入“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全局,照前顧后、系統(tǒng)推進,是既推動新聞攝影“改文風”實踐走向深入,也讓新聞攝影“改文風”成果及時、明確地在報紙版面和網(wǎng)站頁面上呈現(xiàn)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資料索引:
①1990年8月19日至26日,銀川會議上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蔣齊生、新華社社長穆青分別提出。
②《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李行健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第1364頁;
③《新聞采訪寫作》,張默著,武漢大學出版社,第367頁。
④《圖片編輯手冊》,曾璜、任悅著,中國攝影出版社,第16頁;
⑤《論攝影》(美)蘇珊?桑塔格著,上海譯文出版社,第7頁;
⑥《攝影作品分析(北影攝影專業(yè)教材)》唐東平著,浙江攝影出版社,第3頁;
⑦《現(xiàn)代新聞攝影》,延百亮著,武漢大學出版社,第236頁;
⑧《新聞攝影學概論》,中國新聞攝影協(xié)會編寫;
⑨《攝影作品分析(北影攝影專業(yè)教材)》唐東平著,浙江攝影出版社,第26頁。
走向全媒體——千島湖傳媒中心十年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