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日本一区二区|18AV国产在线播放|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影视|久久精品苍井空免费一区二|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国产亚洲日韩网爆欧美国产中文

“新聞品格”是傳媒最寶貴的資產(chǎn)
  發(fā)布時間:2012-09-03 16:00:41   
“新聞品格”是傳媒最寶貴的資產(chǎn)

中新社總編  章新新 
 
 
 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章新新。中新社發(fā) 劉震 攝

    8月31日,由中國新聞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辦的“新聞文風改革暨‘中新風格’學術研討會”將在北京舉行。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章新新會前接受本網(wǎng)記者專訪,就研討會相關議題發(fā)表觀點。

    記者:本次新聞文風改革暨“中新風格”學術研討會有什么背景和意義?

    章新新:這次會議邀請了新聞學界和業(yè)界共同探討文風課題,首先在于踐行“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核心理念,倡導傳媒加強與民眾的血肉聯(lián)系,深入基層,反映民眾呼聲,從人民冷暖出發(fā)來進行新聞報道,堅守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核心價值,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當前,國際、國內輿論格局正在發(fā)生復雜變化,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趨勢愈加明顯,對外傳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走轉改”活動給我們提供了總結反思的重要契機,從“為誰傳播、傳播誰、向誰傳播”的本質層面重新思考,切實改進新聞報道方針、方式、方法。

    正如中新社社長劉北憲所說,“走轉改”活動實踐讓我們認識到:“走轉改”不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內在的精神;不是外化的活動,更是內化的習慣。也唯有強化媒體定位、回歸新聞規(guī)律、與基層形成良性互動、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走轉改”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遠、走得更久。

    其次,今年是中新社成立60周年,作為以對外報道為主要業(yè)務的國家通訊社,我們在歷經(jīng)一甲子的傳播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中新風格”,集中表現(xiàn)為“短、平、快、活”的新聞文風,真實、客觀、及時等專業(yè)操守,“官話民說,硬話軟說,長話短說,空話不說”的傳播方式等,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汲取學界和同仁的專業(yè)智慧,傳承和發(fā)揚“中新風格”的精神,加強媒體“軟實力”建設。

    再次,這次研討會,我們邀請了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各大新聞院校專家與部分媒體老總約40人,集中探討和研究新聞文風這一命題,希望藉會議本身搭建一個學界、業(yè)界密切溝通的平臺,推動新聞實踐與傳播理論的良性互動,通過“頭腦風暴”激發(fā)新聞界、理論界的創(chuàng)新活力。

    記者:您如何理解和定位“中新風格”?

    章新新:我認為,“新聞品格”是傳媒最寶貴的資產(chǎn)。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得到迅速增強,但中國媒體在國際輿論格局中的地位與國家“硬實力”明顯不相匹配,原因之一或許就在于我們的“軟實力”不夠。因此,如何探索形成既具有中國特色、又能夠被國際主流社會認同的傳播話語體系,一直是新聞界面臨的重大時代命題。

    而作為幾代中新社人積累而形成的“中新風格”,可以視為中國特色新聞話語體系的一種探索,也有媒體同仁把這種風格看做中國新聞界的一種流派。從1952年至今,中新社的業(yè)務從廣播、傳真稿,發(fā)展到現(xiàn)在具有24小時電訊通稿、圖片、特稿、供版、視頻、報刊、網(wǎng)絡及新媒體等平臺,“中新風格”的載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核心精神和“用戶體驗”得到了傳承和延續(xù),堅守服務人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豐富對外傳播方式方法,成為我們彌足珍貴的寶貴財富。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中新風格”也是博采眾家之長的產(chǎn)物,我們非常重視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傳媒的創(chuàng)新做法。

    目前,中新社的人數(shù)還不是很多,規(guī)模還不是很大,傳播功能和國內兄弟媒體機構相比還相對弱一些。但經(jīng)過近60年的發(fā)展歷史,走過曲曲折折的道路,中新社始終不倒、不斷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家新聞機構、這批新聞人始終保持著對新聞理想的追求,始終保持對人民服務的新聞信念的堅守,有一種不屈不撓、甚至不怕跌倒的精神品格,這也是其他新聞機構、其他職業(yè)新聞人對我們還比較尊敬的重要原因。

    記者:近幾年以微博、社交網(wǎng)絡為代表的新媒體發(fā)展迅猛,您認為新聞媒體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章新新:微博等新媒體正在改變整個輿論環(huán)境和話語格局,網(wǎng)絡表達方式也對傳統(tǒng)媒體的文風帶來了挑戰(zhàn)。民眾表達權的彰顯,是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無論是通訊社、報紙、廣播、電視,還是傳統(tǒng)網(wǎng)站,都應該有勇氣回應這種變化。一是堅定傳播理念,遵守真實、客觀、平衡等新聞操守,謹慎選取“自媒體”發(fā)出去的龐雜聲音,做好輿論引導,做對國家利益和社會負責的媒體。

    二是積極借鑒新媒體靈活、快捷、人性化的表達方式,網(wǎng)絡就是最大的“輿論基層”,傾聽民聲、尊重民意、從民間立場思考,本身也符合“走轉改”的理念要求。近年來出現(xiàn)的“微博體”通訊等,就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嘗試。中新社的新聞采編業(yè)務,也正在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希望賦予“中新風格”新的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wǎng)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姜智榮